-
四川江油 哪吒肉身墳
四川江油哪吒肉身墳位於乾元山通往金光洞的山路旁,傳說為哪吒自刎後埋葬肉身之處,與《封神演義》中哪吒削骨還父、割肉還母的經典情節相互呼應,成為信眾心中具代表性的忠孝象徵。墳址位於前往金光洞的山徑旁,簡樸自然,常年香火不絕,前來朝聖的信徒會於此駐足膜拜,表達對哪吒英勇精神的敬意。根據地方傳說,金光洞為太乙真人修煉之所,哪吒死後由師父收其魂魄於此,再造金身,因此肉身墳與太乙洞、太子宮構成一條完整的神話信仰軸線。雖無明確歷史文獻可考證其真實性,但此地長年為民間祭祀重要場所,承載著地方對哪吒文化的深厚情感,也讓江油成為哪吒信仰的重要源頭之一。
-
四川江油 陳塘觀
四川江油陳塘關位於江油市大康鎮高堂村境內的九環線沿線,與竇圌山隔江相望,與江油市西郊的東、南二塔相對,與翠屏山遙相呼應。陳塘關周圍山勢險峻,借山設隘,呈現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格局。據江油地方史志記載,這裡為殷紂王時期所設的關隘,由托塔天王李靖鎮守,也是哪吒三太子的誕生地。 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與《封神演義》中的描述高度吻合,增添了神秘色彩。1949年前,陳塘關最後一位道長柏宗仁曾說,當時的陳塘觀規模宏大,殿宇層疊,供奉陳塘老祖、送子觀音、李靖與哪吒金身,並設有哪吒殿與城樓等建築,成為當地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和神話文化地標。
-
四川宜賓 翠屏山 哪吒行宮
四川宜賓翠屏山的哪吒行宮,被譽為中國唯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廟,融合了神話傳說與歷史文化,成為兩岸信眾的重要朝聖地。行宮位於翠屏山半山腰,依山而建,佔地約兩千平方米,由山門、太子殿與哪吒洞組成。建築古樸莊嚴,雕梁畫棟、飛簷翹角,充滿傳統特色。太子殿內供奉哪吒盤腿而坐的神像,神態生動,栩栩如生。哪吒洞則為行宮精華,傳說哪吒自刎後,其魂魄托夢母親殷夫人,指引她在此開洞塑金身並建廟供奉,成為最早的哪吒廟宇。 1990年,台灣嘉義太子宮主持黃樟先生夢中受哪吒指引來此尋根,發現夢中景象與現實完全一致,隨後經兩岸信眾共同考證,確認翠屏山哪吒行宮為哪吒祖廟。1991年行宮在原址重建,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徵。現今,哪吒行宮不僅是宗教信仰中心,也是宜賓重要的旅遊景點,每年吸引大量港澳台及東南亞信眾前來朝拜,感受哪吒文化的獨特魅力。宜賓市亦規劃了哪吒文化體驗館、哪吒歡樂世界等主題景點,進一步豐富遊客的文化體驗。翠屏山哪吒行宮承載著深厚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承,見證了兩岸人民對共同文化根源的認同與尊重。
-
浙江天台山 濟公故居
濟公故居位於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的赭溪畔,古城北門外,是濟公禪師(法名道濟)出生的地方。濟公出生於李氏家族,家境富裕,雖然李家人丁不旺盛,但因為世代仕宦,成為天台的望族之一。濟公在童年時常在赭溪西岸玩耍,這片田地也被稱為“李家垟”。濟公故居內有“隴西園”,是濟公李氏家族的私家莊園。隴西園曾是濟公的成長地,園內環境清幽,至今仍能見到當年生活的痕跡。抗戰期間,這裡曾設立過“忠烈祠”。隨著歲月流逝,濟公李府祖居逐漸毀壞,成為歷史的遺址。後來,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濟公的德澤,屢次修建濟公佛院、濟公亭、石牆橋等紀念設施,重光“活佛”的聖蹟,彰顯濟公的聖德。
-
浙江天台山 國清寺 降龍羅漢
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,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(598年),最初名為天台寺,後來改名為國清寺,意指“寺若成,國即清”。國清寺佔地7.3萬平方米,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。由隋代高僧智越在此創立了天台宗,對中國和世界佛教發展影響深遠。鑑真大師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,並在此汲取佛法。日本僧侶最澄來天台山取經,回國後在比叡山創立日本天台宗,並尊國清寺為祖庭。 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、南京棲霞寺、當陽玉泉寺並列為中國四絕寺之一。寺廟建設根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所畫樣式進行。智顗創立天台宗後,深感需要一座寺廟作為宗派祖庭,卻因資金問題未能實現。智顗臨終時將此託付給隋煬帝楊廣,楊廣深受感動,隨即派人修建國清寺。國清寺最初位於大雄寶殿後約100米處,後來擴建。寺內的小山坡上,有一座重簷挑角、方石鋪地的碑亭,亭額刻有“法乳千秋”四個金字,內有三座石碑,記錄了國清寺的歷史與文化。 據說,國清寺曾有一位高僧,被稱為“降龍羅漢”。這位羅漢具備非常高深的佛法與神通,能夠驅除邪氣,治病救人,有一次甚至在寺內的池塘中降伏了一條作亂的神龍,從此獲得“降龍羅漢”的名號。人們相信降龍羅漢的轉世靈魂仍然潛藏在國清寺某個地方,依然以某種方式守護著寺廟及周圍的百姓。每年,信徒們會特別前來朝拜,期望能夠受到這位羅漢的庇佑與保護。
-
浙江天台山 赤城山濟公院
濟公院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赤城山山腰,依瑞霞洞與香雲洞而建,佔地2671.5平方米。作為濟公禪師五大勝地之一,濟公院融合了濟公形象的建築風格,設計巧妙,結合破袈裟、破帽、酒葫蘆等元素,並以遊廊相連,展現質樸自然、淡雅清新的特色。該建築群由天台籍建築學家齊康院士設計,並獲得建築界高度評價。 院內有兩處奇水,分別為風沼和龍池。風沼水從洞頂滴下,奇特的是在旱天水流不止,而在雨天卻不見水流,這種現象至今無法解釋清楚。另一處是龍池,水自地下源源不斷流出,終年不絕,被當地人稱為“仙水”。據說,這水源自古地底,擁有神奇的療效,常常被視為具有神聖與神秘力量的“聖水”。龍池的水清澈見底,四季常流,吸引著無數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、品味這股神秘的水源。 據說,濟公年輕時曾在這裡讀書修行,這裡是他早年磨練心性的重要場所。濟公的智慧和行為也成為了後人傳誦的故事。他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,獲得了許多人生的啟示,並將這些智慧帶給了無數的信徒。
-
浙江杭州 靈隱寺
靈隱寺,亦名雲林寺,位於浙江省杭州市,背靠北高峰,面向飛來峰,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(326年),佔地約87,000平方米。寺的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,南朝梁武帝曾賜田並擴建。五代吳越王錢鏐邀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並賜名“靈隱新寺”。宋寧宗嘉定年間,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“五山”之一。 歷經多次毀壞與重建。清順治年間,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寺廟,籌資重建,並經過十八年的修建,最終恢復並壯大,成為“東南之冠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,寺廟被賜名“雲林禪寺”。雖多次經歷戰爭和自然災難,靈隱寺總能夠重建與恢復,這也見證了它的堅韌與佛教文化的傳承。 靈隱寺與濟公禪師(法名道濟)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。濟公年輕時原名李修緣,父親是當地的官員,家境富裕。雖然如此,他心中始終向往修行,最終決定出家,並在靈隱寺修行,接受了當地僧人的指導。濟公的修行方式與眾不同,他並不拘泥於傳統的禪修,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,這讓他在寺廟中格外引人注目。濟公常常幫助貧苦百姓,施以援手,並擁有神奇的醫療能力,能夠治病救人。他的神通事蹟,使他在當地信徒中獲得了極高的崇敬。
-
浙江杭州 淨慈寺
淨慈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,雷峰塔對面,是西湖四大古剎之一,擁有超過千年的歷史。依山而建,背靠翠巒,面向西湖,整體建築氣勢宏大,並與周圍自然景觀和諧融合。寺後的蓮花洞內,石芽如蓮花綻放,吸引著無數遊客。袁宏道曾稱此地為“洞石玲瓏若生”,生動描繪了這一景點的奇特魅力。寺廟始建於五代,後來經過多次重建。寺名源自“淨慈報恩”,其鐘聲清脆悠揚,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的“南屏晚鐘”。作為一個重要的佛教聖地,淨慈寺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,也是杭州的旅遊亮點。 傳說中,濟公禪師曾在這座寺廟顯現神通,幫助百姓解困。某次他在鐘樓附近行走時,發現有一位貧困百姓因無法支付香火錢而遭到拒絕。濟公便顯現神通,輕輕一揮手,香火錢自動增多,解救了這位百姓的困境。這一傳奇故事與淨慈寺的鐘聲相互交織,也讓“南屏晚鐘”更加深具傳奇色彩。
-
浙江杭州 虎跑泉
虎跑泉位於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(俗稱虎跑寺)側院內,距市區約5公里。虎跑泉的來歷伴隨著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。據說,唐元和十四年(819年),高僧寰中(亦名性空)來此住下,因為附近無水源,他打算遷往其他地方。某夜,他夢見神人告訴他:“南嶽有一童子泉,當遣二虎將其搬到這裡來。”第二天,他果然見到二虎在這裡刨土作穴,泉水隨即湧出,從此有了“虎跑泉”的名字。 虎跑泉為濟公禪師圓寂之處,傳說他在虎跑泉周圍修行,最終在這裡圓寂。泉水清澈見底,從山岩中湧出,為西湖諸泉之首,並與龍井泉一同被譽為“天下第三泉”。泉後壁刻有“虎跑泉”三字,由西蜀書法家譚道一所寫,筆力雄健,極具藝術價值。 虎跑泉周圍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迷人。除了可以品味泉水,遊客還可以踏訪名寺,拜見歷代的高僧,並享受這裡的寧靜與祥和。泉水的表面張力也相當有趣,使用杯子裝滿水,將錢幣放入杯中,泉水漸漸高出杯面3毫米卻不會外溢,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體驗。
為朝聖者打造兼具深度旅行與修行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