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品吉樂旅行社,吉樂朝聖探索旅遊追尋佛陀的足跡,一同探索世界盡頭

前往朝聖諮詢
Kunlun Travel Attractions

神明傳說聖地

大品吉樂|踏上道門仙宗之路,走入一段神明信仰的旅程
大品吉樂的朝聖手冊輕輕翻開,扉頁上的道門法典猶如一道靈光,指引你走進崑崙神山能量旅程。
這趟旅程不僅是地圖上的距離,更是一場與天地對話、與古人神靈共振的靈性探索。焚香祈願、誦經祈福,都是朝聖旅人行走在時光長河中的靜靜印記。
共有 84 筆旅行景點
  • 福建泉州 陳靖姑故居

    福建泉州 陳靖姑故居

    陳靖姑故居位於福建福州倉山下渡,是順天聖母的出生與成長地,亦為臨水夫人信仰的源頭之一。她自唐代降生,幼年聰慧仁慈,後拜入閭山祖師許旌陽門下修習法術,成為深受百姓敬仰的女神。因其為救鄉民祈雨而殉道,民間感念其德行,尊其為主司安產、護胎、解厄的臨水夫人,信仰廣傳兩岸與東南亞。 現今故居重建後,保留正殿、山門與古井等設施,並增建「百花園」,園中擺滿市民敬獻的各類盆栽鮮花,承襲福州傳統的「請花」與「送花」習俗——祈求早生貴子時取花回家,若順利得子則送花還願,展現對神明的敬意與祈願之心,也形成美化神域環境的共同默契。 故居牆角的「龍泉古井」則傳說悠久,為天然溶洞井,泉水清澈甘涼,井中偶見江鰻、鼈、白刀等閩江流域特有魚種,並流傳著“井中可聽見閩江龍舟鑼鼓聲”的奇談。據陳家後人說法,古井為自然形成,過去無井欄,如今已加以保護設施,成為結合信仰、傳說與自然靈氣的重要文化景點。

  • 福建泉州 龍潭角祈雨處

    福建泉州 龍潭角祈雨處

    龍潭角祈雨處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倉前街道,是傳說中陳靖姑施法祈雨的靈跡聖地,為臨水信仰中極具代表性的重要據點。相傳唐代福州久旱,百姓苦不堪言,當時身懷六甲的陳靖姑為救民祈雨,獨自前往龍潭角,乘草席入江誦咒施法。期間風浪翻湧,其師父許旌陽感應,派遣王、楊二太保化為四隻母鴨穩住草席,最終感動天地、天降甘霖,解救旱災。但她也因此勞神過度,最終元氣耗盡不幸殉道,被後人敬奉為「臨水夫人」。 龍潭角古稱「龍潭窟」,原名「白龍江」,因傳說中有白龍棲居於此而得名。據說此地正是「閭山」的法門所在,與陳靖姑所習法脈相合,因此成為信仰核心之一。為紀念她在此地的祈雨事蹟,福州人視龍潭角為神蹟顯化之地。每當陳靖姑生辰等重大慶典,都會舉行「臨水夫人」真身巡遊活動,以祈來年風調雨順,平平安安,已成為福州民間重要的習俗。

  • 福建莆田 嵩山寺修練之地

    福建莆田 嵩山寺修練之地

    嵩山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象山,為陳靖姑早年修行與傳法的重要場所,亦被視為臨水信仰的源起之地之一。相傳陳靖姑自幼聰慧靈異,唐中和年間拜入閭山派祖師許旌陽門下修習道法,學成後曾隱居嵩山潛心修煉,並在當地傳道授法、扶危濟困、斬妖除邪,深受鄉民敬仰。嵩山寺因此被視為陳靖姑修道與弘法的靈地,承載她慈悲濟世的精神與道教法脈的傳承。 嵩山又被稱為“福地靈山”,山勢巍峨、林木蒼翠,相傳古時此地靈氣充盈,是修行之人最理想的清修地點。寺中原有祖廟,供奉陳靖姑與其門下弟子。隨著臨水信仰遍及海內外,尤其是台灣信眾尋根謁祖風氣興起,20世紀末重新修建並擴建嵩山祖廟,現今廟宇規模宏大,占地達一萬兩千餘平方米,香火鼎盛。

  • 福建泉州 天后宮

    福建泉州 天后宮

    泉州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南門天后路,建於南宋慶元二年(1196年),是泉州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。據《泉州府志》記載,當地僧人覺全法師夜夢神明顯化,指示他於南門一帶建廟供奉海神,以庇佑船民與商旅免受海難。當時泉州港貿易鼎盛,航船頻繁,對航海平安的祈願尤其殷切。覺全隨即與泉州仕紳徐世昌合資興建,選址原海潮庵舊地,建成後命名為「順濟宮」,寓意「順風濟渡、保海安民」。廟宇因神蹟靈驗、香火不絕,後被尊為「天后宮」。 民間因媽祖分靈至各地,為區分稱呼,湄洲祖廟所奉為「大媽」,泉州天后宮則被尊稱為「二媽」,是泉州地區媽祖信仰體系中地位極為重要的分靈宮廟。泉州人出海前必至此祈求庇佑,歸航後還願,形成海港居民的生活信仰節奏。 天后宮建築格局嚴謹,中軸對稱,自南而北依序為山門、戲台、拜庭、正殿、寢殿與梳妝樓,並附有齋房、迴廊等設施。正殿奉祀天上聖母神像,面容莊嚴慈和,殿內木構古樸、梁架精緻,屋脊雕飾生動繁麗。戲台則作為祭典與戲劇演出場所,至今仍保存古戲文化的活態傳承。

  • 福建莆田 湄洲島媽祖祖廟

    福建莆田 湄洲島媽祖祖廟

    湄洲島媽祖祖廟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,為媽祖信仰的發源聖地。廟宇坐落於島上紫霄峰麓,面朝大海、依山就勢,是全球數千座媽祖廟中地位最崇高、歷史最悠久的一座,被尊為「祖廟」,是所有分靈宮廟的起源所在,信徒尊稱此地為「媽祖回娘家的地方」。 媽祖本名林默娘,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年),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島,自幼聰慧靜默,常登岸觀浪、誦經禱風,據傳通靈能預知海難,凡有船難即心神感應,以神光引航,救人無數。二十八歲那年為救風浪中遇難船隻而不幸殞化,自此顯聖,被奉為「天上聖母」。據傳其升化後,湄洲鄉民為感念恩德,於其殞化處建祠奉祀,後逐步發展為今日的媽祖祖廟。 廟宇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,歷代多次擴建重修,現今規模宏大、格局嚴整,建築依山就勢、氣勢莊嚴,正殿為主體,兩側有朝天閣、鐘鼓樓、碑亭與聖父母殿,建築風格融合宋明清特色,雕梁畫棟、氣象萬千,殿內供奉天上聖母金身神像,慈目莊嚴,神龕上懸滿來自四方的敬獻匾額,見證信仰的廣傳與神恩顯赫。 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聖誕、九月初九升天紀念日,均舉辦盛大慶典,包含祭天祈福、巡境繞境、媽祖出巡、布袋戲與宋江陣演武等儀式。海內外信眾齊聚祖廟,手捧香籃、步行進香,以表敬意與還願,浩蕩人潮蔚為壯觀,形成一條條由信仰串起的文化朝聖之路。

  • 福建莆田 賢良港出生地

    福建莆田 賢良港出生地

    賢良港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,是媽祖林默娘誕生與生活的故里,被視為媽祖信仰的源頭所在。相傳林默娘誕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年)農曆三月廿三日,出生時異香盈室、安靜不啼,因此取名「默」。自幼天資聰穎、氣質端靜,勤讀經書、樂善好施,尤喜登岸觀浪。 賢良港至今保留許多與林默娘相關的歷史遺跡,包括林氏故居、媽祖井、拴馬石、祈夢亭等,皆為信徒緬懷媽祖人間足跡的重要信仰地點。其中「媽祖井」傳為默娘日常取水之處,井水清涼甘洌,被視為靈泉;「祈夢亭」則是當地祈求平安、求夢問卜的場所,深具民俗意涵。「賢良港」本身即寓意賢德仁義,也呼應了林默娘慈悲濟世的精神特質。

  • 福建廈門 銀同黑面三媽

    福建廈門 銀同黑面三媽

    銀同黑面三媽位於福建廈門同安區的銀同天后宮,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信仰中心之一,亦是「銀同媽祖」支派的發源地。廟中供奉三尊媽祖神像,分別為粉面大媽、紅面二媽與主祀黑面三媽,其中黑面三媽因靈驗與威赫而成為信仰核心,深受當地與台灣信眾敬仰。 關於黑面三媽的形象,民間有多種傳說。有說她原是普通彩面神像,因長年香火薰染而變黑;亦有說法認為這是象徵她長年在海上拯救船民,經歷風霜與烈日曝曬,臉色轉黑,代表其堅毅守護的力量。在傳統信仰中,黑色具有辟邪鎮煞之意,因此黑面三媽更被視為能驅邪除障、保家護航的重要神靈。

  • 福建大坪 保儀尊王集應廟

    福建大坪 保儀尊王集應廟

    “尪公”指的是唐朝“安史之亂”時死守睢陽城的忠臣名將張巡和許遠,後人稱之為“保儀尊王“或”保儀大夫“,俗稱”公“或”元帥“。張、許二人,史書記載著他們為抗外敵安祿山死守睢陽城的壯烈故事,後世流傳著“睢陽齒碎“的成語。人們崇仰他們力抗外敵、為國犧牲的無畏精神,於是建廟祭祀,唐朝末年黃巢之亂,張、林、高三姓因避戰亂,從河南固始縣集體南遷至泉州安溪,隨行帶著家鄉神明保儀尊王張巡、許遠香火,沿途遇事必向尊王請示,三姓移民安全抵達安溪開墾後,因感激尪公、尪娘(相傳即張巡之妾)神威顯赫,到了明天啟五年(1625年),崇禎帝頒旨:“敕封大平集應廟,保儀尊王,並向駕前七十二隊贈賜尊王英靈,特立匾額”恩澤廣被“。由此,保儀尊王神名大振,深受安溪、同安、長泰三縣區交界處民眾的敬仰和愛戴。說同安話,吃長泰米,做安溪事,賺自己的錢。大坪特殊的地理位置,造就了大坪人特殊的性格。走出去的大坪人依舊保持著家鄉的習俗和信仰,此後的數百年間,隨著當地村民的外遷,集應廟的香火也遠播海內外。

  • 福建永泰 法主公故里方壺寺

    福建永泰 法主公故里方壺寺

    “月落天地沉寶璧,日出方壺浮紫煙。”這是古人咏方壺岩的名句。方壺岩位於福建省永泰縣(即永福)城西盤谷鄉境内,離城30公里,是閩中聞名遐邇的儒、佛、道聖地和名聖古蹟之一。深受閩台兩地人民崇奉的民間信仰神張聖君(法主公)的童年即在此度過,方壺岩景區中的方壺寺是邑内周邊社區奉祀張聖君的祖殿,被尊奉為“方壺母殿”。

《中國。崑崙道宗》
中國崑崙道宗~神明出任務
為朝聖者打造兼具深度旅行與修行之路
大品吉樂旅行社專注於中國崑崙道宗的信仰巡禮,追尋西王母娘、九天玄女、玄天上帝、哪吒、濟公禪師,有別於觀光導向旅程,旅客透過走訪崑崙山口、無極龍鳳宮、崑崙神泉等聖地,仰望崑崙雪峰、參拜古剎祈福,漫步於敦煌千年石窟壁畫,品味麥積山石窟佛像神韻,沿途清香祈願、誦經祈福,體驗千年薩滿、道教、佛教文化交融的聖山巡禮,一場天地萬象的修行旅程,為人生添一段壯麗而靜謐的記憶。

聯繫吉樂旅遊
line2 線上
諮詢